【大赛作品解读】MORE THAN JUST HOUSING
第三届“天华杯”ART&TECH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三等奖
作品展示
建筑过往
自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从而推动了现代主义的出现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建筑在不断突破传统。
这些模块都具有高度可定制性,以满足不同需求。
另一方面,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与城市扩张的矛盾造成很多现实的问题。
通过将桥梁与社区的结合,M大桥可以提供居住(个人)模块。
众所周知,从古至今,建筑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可以说是密不可分。
这是桥梁支架的基础
它承载了通车模块(交通模块)以连通两岸多个互相融合渗透的经济圈。
。
总体样貌>
2048年,M大桥的通车,则希望借此联通两岸的经济商圈带来新的经济活力。
在这样一种人民需求提高、人口增多、用地紧张等多方问题交杂的情况下,作者尝试提出一种承载新模式的建筑形式,以对这个在2048年日益尖锐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2048·
回顾历史,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首次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
入住模式>
1995年武汉长江二桥通车组成武汉内环线,徐东区崛起。
自1957年来长江上宏伟大桥越来越多,慢慢成为武汉的一张大型名片。
2048年,武汉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桥梁改造试行的若干意见”,决定开发新的桥梁-社区经济模式,将桥梁与社区结合从而提供大量经济住房,同时将桥梁社区开发成新型创业园区,以加速推动武汉的创新产业建设,接下来请看详细信息……
“那么现在,我们将眼光投向2048年:”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武汉高速发展成为辐射整个华中的重要城市。
大学刚毕业的作者走出了象牙塔的舒适圈,然而本想大展拳脚的作者却很快遭到了社会的毒打。
武汉快速发展伴随的房价上升,高昂的房租把作者为数不多的工资洗劫一空。
每天奔波(通勤照片)与市区与郊外的房子间,现实的压力让作者原先的热情一点点消逝。
大量人口的涌入为城市带来的巨大的负担,早已拥挤不堪的城市空间,迫使城市不断扩张,代价却是不断增加的通勤时间 。
作品呈现
2000年、2009年,白沙洲大桥、天兴洲大桥通车,连接盘龙城、后湖、四新、南湖、光谷五大新区。
武汉发展>
首先,住户在入住前通过app上传资料展示自己的创业方向与过往经历,并可查看别人的资料,从而住户可以选择兴趣经历相同的人成为邻居,最终人群将被分为几个相对集中的组团,于是每个小社区形成了。(入住第一步)
共享模块
第二,作者在建筑上提供了预制的接口,并提供3.5m*3.5m的截面模数,住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及各人对空间的需求选择接口个数以及拓展方向,从而得到个性化定制的需求空间。(第二步)
设计团队
第三,由于不同的人对共享设施的需求有所不同,所以在第一步的定制后,需求相似的人群将成为邻居。接着在建筑中剩下的一部分接口将会形成空隙。在这些空隙中,作者将为住户提供他们有需求的共享设施……(第三步)
获奖选手:龚之宸,吴添蓉,何聪颖
指导老师:雷祖康
所属院校:华中科技大学